logo

栏目列表

汕尾市武术协会-联系我们

地址:汕尾市全民健身广场办公楼二楼
邮编:516600
电话:0660-3297229
传真:0660-3395133
邮箱:swwsxh2012@163.com
名称:汕尾市武术协会
英文:SHANWEI WUXHU ASSOCIATION

您现在的位置:汕尾市武术协会>>

海陆丰传统武术较有影响的主要流派

【刘阿梅吞吐拳】刘阿梅吞吐拳由刘阿梅所创。刘阿梅即刘远跋(1861—1936),乳名刘梅,法名志远,海丰城东邦圹村人。因家贫穷,16岁就到公平鉴堂黄鼎臣家务农。由于勤耕细作,博得黄家厚爱,黄家给他一些田地自己耕种,因此便定居公平圩什货街。

刘远跋喜爱中国武术,最初跟公平郊区万福庵田法师学拳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光绪八年(1882)刘阿梅到福建泉州石角山少林寺求师,始改名远跋。数年后,刘阿梅转到湖北武当山群仑寺拜师,法名志远,专攻峨嵋形意拳;5年后,拳艺达到炉火纯青地步;后又到山西大同寺求师数年,拳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后来因大同寺南派首领之间发生分歧,刘阿梅愤而离开大同寺,回到故乡,仍用刘阿梅之名,在公平(内河)码头当船脚挑夫,当时40来岁。刘远跋注重拳德医德,以“不可误人,不可骗人”为宗旨,授徒严格,对专为报仇求师者,一律拒之门外,更不许徒弟惹是生非,违者,一经发觉,便运用脉络穴位收回所授拳艺。海丰农运时期,刘远跋曾推荐武林高手万维新(惠阳县坚岭人)以开拳馆为掩护,协助彭湃组织农会。大革命时期,万维新为徐向前治过跌打伤。民国十七年(1928)底,徐向前往香港前夕还在他家隐藏了40多天。

刘阿梅于民国23年(1936)农历9月16日,在公平家中病逝,享年75岁。当时的《广东国民日报》报导了他因病逝世的消息,尊称他为南拳三大领袖之一。

刘阿梅拳的特点:高架软手,灵活善变,以柔克刚,借力用力,攻守兼备,其手法与凤阳拳有雷同之处。传人有刘三(子)号老三牙、朱友爱、黄可桐、陈礼光、陈诗隆、陈海洋、陈俊贤、张根、刘德胜、刘德坤、陈炳、林斌、陈兆志、灯笼静、连晓青、陈迓、袁茱流、潘文发、刘锡波等。(部分资料摘自《海丰县公平镇志》)  

【少林拳】属于少林功夫,少林功夫从起源到现在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吸收各家流派之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和理论。少林拳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武术体系,内容极为丰富,按类别可分为徒手和器械两大类,器械又可分为长兵器、短兵器、软兵器等。按技术又可分为拳术、棍术、刀术、枪术、剑术、技击、气功等几十种,器械中较为突出的是棍术,棍是少林功夫中最负盛名的兵器。棍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当年少林十三武僧助唐打败王世充时,用的就是棍,故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之美名流传。在少林功夫形成的早期,最先使用的兵器就是棍。少林拳作为一种武术流派,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拳打一条线:少林功夫套路的起、落、进、退、反、侧、收、纵等尽在一条线上运动。二、少林拳最重要的特点是:“拳打卧牛之地”。三、滚出滚入:分两层含义,一为身形的滚出滚入,二为手形的滚出滚入。身形的滚出滚入,起模落顺。进退之起势以横身(正身)为先,横进横退,利于进退速度。落势以顺身(侧身)为后。起势展其身形,落势闭其门户,顺身落势,对“敌人”来说,攻击目标为“线”形而非“面”形,攻击面积缩小,有利于防守。身形的起横落顺,形成了拧身滚动的滚出滚和入运动身形的滚动,使我的身形如泥鳅的光滑,使对方难以捕捉。其次为身形的滚出滚入,少林拳的出拳特点为出阴(阴拳)回阳(阳拳),这就形成了手法的滚出滚入。一方面增加杀伤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手臂的自我保护。在出招攻击时,手形滚出滚入,使其拳掌如钻,如弹头的旋拧,而非穿钉之力,谓之巧力。同时在实战中,“沾”法犹为重要。若我被敌所沾,其身势已死,拳、掌无效。手法的滚动圆滑,其形不定,又使对方难以截沾,增加我拳掌攻击的力度。四、神形一体:少林古德云:练功时无敌如有敌,遇敌时有敌如无敌。要求学习少林功夫者必须“神形一体”。战略上不可重敌亦不可轻敌,战术上虚实并用、指上指下、照前顾后、看左打右、对方体形高于我则攻其下盘、对方体形低于我则攻其中上盘、避实就虚、借对方之势之力四两拨千斤等。每个招势都有其独到用法。五、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发一拳一掌,其力量最大之瞬间在非曲非直之间。若将拳掌发“老”(伸直),成了强弩之末,只剩余力罢了,若将拳掌发“嫩”(曲臂),乃发力之初、意、气、力、刚出生之时,其力大部分仍被困在丹田内。嫩者不能近敌,老者我失重心,易被对方顺势制之。六、禅拳合一:修习少林功夫者有三层境界,初步境界为习其外表,练其外形,对自己外部形体的煅烧。中层境界为“神拳合一”,化有形为无形,变有法于无法,无法可依,无招可循,制敌于无形中。古拳谱云:“打人不见形,见形不为能”。最高境界用心法指导一切,所斗之术为“心”法之争,非“形”法之战。由武入禅,由定生慧。少林功夫是在禅定状态下用般若慧观照下的人体运动方式。七、朴实无华,利于实战,非攻即防,没有花架子。八、刚健有力,刚柔相济:在中国众多的武术流派中,少林功夫被称为外家。少林功夫之区别在于由外入内,由动入静,由刚入柔,与内家由柔入刚,到刚柔并济起步不同而异。九、内外合一:心与意、意与气、气与力为内三合,肩与胯、腿与膝、手与足为个外三合,内外形成一体。十、发声多:少林拳演练套路时,不时会发出“嗯、噫、哈、哼、威”等如虎啸般的怒吼。这在其他拳种中不多见。发音之用众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以发音带气、以发音带力、以发音释放胸腹运动中之滞气、以发音加重“狠”之音念以增力、以发音镇敌、以发音诱敌。

自80年代起,海陆丰往河南省各地少林武术学校学习少林拳的人如雨后春笋,但较早较为突出的一位是海丰公平镇的黄坤城。

黄坤城,海丰公平人,系1984年河南省嵩山少林武术专业学校首届毕业、并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术运动本科毕业、获武术散打教育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科专科进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在职研究毕业。他先后获得中国武术六段位、中国武术国际八段位、中医跌打骨伤医师资格、任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国际一级武术教练员、第八、九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广省武术协会委员(曾任海丰县体委、海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和边防武警大队、汕尾市体委及司法局监警大队等特邀武术教练,现任汕尾市政协常委、汕尾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汕尾市惠威武术培训中心总教练、汕尾市体育中心筹建办副主任等职)。黄坤城曾参加第四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获得少林拳冠军,参加北京体育大学首届中国传统武术交流表演大赛获得少林拳一等奖,参加“回归杯”第五届香港国际武术散打大赛80公斤级季军。2007年当选为“汕尾市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当选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09年(广东电大30周年1979——2009年校庆)黄坤城被评选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百名杰出校友”,2012年参加第5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获得少林拳铜牌,2013年邀任广东省汕尾市“感动汕尾十大人物”评委。

黄坤城自幼酷爱武术,12岁便向一名在当地做生意的外地拳师学习拳术。1981年春,当时只有16岁的黄坤城,慕名来到河南省嵩山少林武校,作为广东省第一位踏进河南嵩山少林的他,对武术充满着神奇与兴趣。少林功夫乃历代少林武术家在广泛吸纳中国数千年传统武术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一个武术流派。长期以来,以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格斗搏击为主要特征的少林功夫,在历史上曾留下许多令人难忘的印记和动人心魄的故事。而传统少林功夫本身所展示出来的精湛技艺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更令世人回味、探索、研究和继承。因而,少林功夫已毫无异议地成为中国的“国粹”。黄坤城在河南嵩山少林四年艰苦的习武中,得到了少林武术世家“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梁以全师父,嵩山少林寺素喜大师和冯根怀大师的精心指点和严格训练,武艺日益精进。经过四年的苦学苦练,1984年,黄坤城终于修成正果,成为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专业首届毕业生,捧着来自不易的毕业证书,不禁热泪盈眶,那是他汗水与心血的结晶。

黄城坤不是一个浅尝辄止的平庸之辈,为了进一步加厚其少林武功的功底,他决定继续深造,毕业不久,他又自费来到了全国体育武术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武术专业进修。著名武术家“中国当代武术十大名教授”门惠丰教授为黄坤城不远千里而来的学习精神所感动,亲自向他传授了许多真功夫,以及现代的武术散打实践与理论。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认真消化吸收,黄坤城的武艺日益成熟。学有所成的黄坤城带着满腔热情回到了家乡,开始了他行善为民,造福乡梓的创业生涯。

1985年海丰县体委特邀黄坤城为武术教练,同年,他又被海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特邀为武术教官。当时,在海丰县公安干警的训练过程中,上从公安局领导,下至公安干警,全员集中一起训练。黄坤城以其高超的武艺,亲自示范授教,使全体干警的擒拿格斗等专业水平迅速提高,为干警们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今后的刑警破案工作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只要真情在,不信春风唤不回。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尾成为地级市。汕尾,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海滨小镇,建市前人口也不及3万,GDP不到百万,原为海丰县辖下乡镇。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通,条件极其艰苦。自此,他为向全市传播武术运动精神做出了积极努力。1992年元旦起,黄坤城又获邀兼任海丰县边防武警大队特邀武术教官,带领边防武警战士训练、传授少林功夫,为保卫祖国边疆,配合当时的缉私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主业精进的同时,黄坤城还将少林师傅那边所学到的少林跌打骨科秘方以及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骨科进修时的临床经验结合在一起,创制了骨伤科丸散草膏秘方,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家乡的老百姓行医施善,此举成为当地佳话。

黄坤城20多年来传授出来的弟子,在参加市、省、全国以及国际武术比赛中,取得100多枚奖牌,回馈家乡人民。弟子们有的考取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有的考取广州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警官学院、南京邮电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湛江市公安武警学校,以及上海、武汉、成都、天津、郑州等大专院校。现在很多弟子们已在社会各条战线中身居要职,为发展人民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尽心尽力,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治安作出了各自的贡献。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中央视电视台、广东卫视台、广东新闻台、南方日报、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同心网”、《汕尾日报》、《汕尾电视台》、《汕尾市党政信息网》等多家谋体已对黄坤城的从武生涯以及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了相关的新闻报道。黄坤城严谨治学的武术风格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弟子,其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操为弟子们树立了典范。

由于在传授少林武术、少林骨科医学,发掘中华武术文化遗产中黄坤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各种荣誉纷至沓来——黄坤城除了担任众多体育、武术名誉头衔而外,还历任汕尾市政协委员、常委、广东省政协委员等职务,乃汕尾地区颇有知名度的名流人物之一。(以上资料摘自于《共铸辉煌》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雪影)

【罗山拳】:海陆丰著名南拳大师郭转(1720——1790),海丰可塘罗山庄厝乡人。清乾隆六年(1741)只身往南少林学艺,被至善禅师收为少林俗家弟子,郭转先后两次入寺,第二次同在寺中的还有可塘下踏村王铁手、汕尾城区东冲镇石洲村王绍良、陆丰西山曾埠胄等八位。1750年八弟子奉师命下山收复被外界侵占的少林寺庵并回乡开拳馆广收弟子。

南少林寺是南派拳术之正宗,他吸收我国各家拳术之长,其风格特点既长于手法,又善用腿法,故被誉为“南北合拳”。由于南少林寺拳术的发展及传播迅速,清王朝以“少林整军经武、图谋不轨”的罪名,派兵围剿,黑夜重兵包围了福建少林寺,四面纵火,意欲一网打尽,在寺的和尚只逃出五位武功高强师兄弟(五大門派祖师),因郭转等八师兄弟已经师满回海陆丰执教,幸免此灾!但清王朝大破少林寺后,为了斩草除根,特派高手红眉道人率众高手追踪到海陆丰,以武林界的比武为名,发下武林帖,约定公元1789年农历九月二十日,在汕尾关爷宫戏台比武,意欲一网打尽。在这次比武中,郭转当场打死了红眉道人,郭转亦

中红眉道人毒刀,四个月后不幸逝世,享寿七十岁。

少林弟子为了避开清廷的追捕,四处逃生,每到一地,暗中教拳,发扬南少林拳术。海陆丰少林弟子后被称为“少林海陆八大弟子”。当时,因至善禅师授各人的武功不同,所以各大弟子传习的武功也不同。据有关文献记载海丰罗山郭转及陆丰曾埠胄的拳术同属南派少林雷家教拳系(种),是否与雷家拳同出一脉?这有待行家考证。雷家教拳术是正宗南少林拳,短打近攻,动作迅疾、勇猛、刚劲有力,演练起来富有阳刚之美,同时刚中有柔。技击特点:逢弱则“进打中,退打肢”,遇强则左右闪躲,欺其四肢,巧狠并行,出手快速有力,灵活多变,“得实则刚,化势以柔”,上中下三盘动作快速勇猛,手法严密紧凑,快速连贯腿法虚实难捉,狡诈多变,手脚并用,周身浑然一体。其拳运动幅度较大,动作优美大方,处处表现出拳技的风格特点。

罗山南少林拳,简称“罗山拳”,其中武术套路有:头桩、二桩、三桩、柴马桩、赶打、猛虎、献爪、飞偶、步踩、出箖虎、躲仔(粗细躲)、三步推、三脚虎、三角鹰、直马、三角马、战马开门、战马落软、猴公出洞、穿心地仁、十二步、十八步、三十六步、四门、四门捆、四门倒坐、小八卦、大八卦等三十六套,以罗山一百零八步(八卦顿)最为著名。拳术要点为沉肩落肘、腰跨正直、马步沉实。身法要点为正身、小偏身、身转如轴。手形要点为拳、掌、指、爪、肘。手法要点为穿、沉、挑、擒、破、扫、插、内圈、外圈等。步法要点为迫、进、退、横、麒麟步。腿法要点为正钉、侧钉、撩阴、扫、勾及膝。内练:精、气、神,外练:身、手、眼。另外,有棍术:大揽槌、二桩槌、地盘槌、重箭、挑刷、飞偶、反跳箭、反点灯、扬眉(门)吐箭、雪花盖顶、大小八卦棍等十多套。

罗山拳“八卦顿”其中部分套路名称为:“五湖四海皆兄弟,关公巡城四门阵,斜锄内扣直马推,倒插金钗魁星踏,童子戏仙撩根拔,子午卯酉门类推,穿心地人双压剪,猴子洗面天地水,金鹰探头双飞燕,横门贯打专斗脚,猴公出洞又膝斗,横马变蹄双剑出,金鸡拍翅开铁弓,猛虎穿峯剪双踝,步采筛(抬)脚阴阳掌,截拳倒插抛铁球,观音坐莲连环腿,双飞蝴蝶猎拔手,关公捋须气非凡,少林拳法十八手”。(罗山《存义堂》香港王捷坚中医师提供“八卦顿”套路名称)

基本特点有:四门严密,动作紧凑,手法灵巧,重心较低,体现出以小打大,以巧制拙的技击特色。注重下肢的稳定性,步法灵活多变,多有扭拐动作,使身体灵活转向。上肢动作迅速绵密,极富变化,有时下肢不动,可连续击拳,力求快速密集,以快取胜。在发力时,大多呼喝作声,吐纳运气催力,以增大技击力。总体风格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兼以长拳、擅剽手,以声势威猛迅速,灵巧绵密,刚柔相济,上肢及手法富有灵活多变,其气势有“铁盾欄身”之称。

郭转创立“义兴堂”,以少林拳及跌打伤科行世,在海丰惠州地区久负盛名。其武艺和医学世代相传,名师辈出,其中传承人有:郭堂恢、郭堂府、郭象政、郭象全、郭象治、郭象齐、郭奋远、郭奋志、郭奋实、郭奋厚、郭奋雄、郭奋腾、郭奋某、郭顺虞、郭顺洲、郭顺光、郭顺海、郭顺湖、郭顺潜、郭顺猜、郭彩真、郭彩宗、郭霖燕(旅居马来西亚开馆授徒)、郭俊考、郭俊圆、郭俊庚、郭戌(戌师)、郭歪、郭剑(剑师)、郭琼、郭体、郭慧、郭三、王继葵(郭霖燕之子过继给舅父为嗣,由叔父郭戌傅授拳艺)、郭旭、郭珠谦、王培芳、王培鑫、郭臬、郭熙、郭大孝、郭判、郭硕、郭荣、郭业、郭锄、郭石撬、郭填、郭曲、郭贤梅、郭广、郭亮、郭潭兴、郭握、郭潭如、郭妈安、郭玩、郭漫、郭明集、郭明坚、郭锦明、郭锦存、郭荣华、郭明声、郭明丰、郭镇坤、郭明炉、王捷初、王捷坚、王捷生、王捷江、王捷锋、王捷绍、王捷志、郭乐生、郭兴城、郭宝程、郭永高、郭永长、郭少夸、郭远林、郭志炜、郭志煜,还有海城葫芦肚的郭仕正(号歪)、郭仕南(号汝,得意门徒有:彭钳、陈道怡、陈三荣、陈恢、林乐庭)、郭仕猷(号祯)等等不胜枚举。传下徒弟徒孙不计其数,分布国内国外……。

在历史上,罗山少林拳驰名于世,二百五十多年来,传播于海丰、陆丰、汕尾、惠州、港澳及东南亚等地。中国内地解放后,本派大量拳师陆续涌到香港,有的以授拳行医为生,如本乡传人有王继葵(火欉)、王培芳、郭大孝、郭荣、郭业、郭锄、郭石撬、郭填、郭曲、郭罩、郭贤梅、郭潭如、郭妈安、郭锦存、郭明丰、王捷初、王捷坚(现为风火堂国术协会和南少林罗山拳龙狮总会顾问兼教练和罗山派徐志洪国术总会副会长兼教练)、王捷生、郭兴城(现为罗山派张文声国术总会顾问);还有外乡本派传承人(老前辈):黄国辉、庄报、刘家闲、何炳权、吴荣、杨威树、陈妈丹、李益等。

自郭转创拳以来,罗山派众多传承者相继在内地及海外设所、立堂、创会,发展传衍罗山武术。如60年代初在香港有由罗山人,王培芳、郭大孝等在九龙红磡创立“郭氏宗亲会”罗山公顶楼,内设“罗山诊疗所和武馆”,联系族亲、行医济世、授徒传艺;80年代后有由黄国辉和刘家闲之高徒张文声,以及庄报和王培芳之得意门徒徐连来、李才、苏保、徐志洪等(創会人)本派传承人,先后在香港设馆(堂)创会授徒;还有众多罗山拳师父,在港屋村家中传教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家乡武术传授香港的子弟,以期传统拳艺能在异地薪火相传,不致枯萎,为弘扬海陆丰武术与狮艺文化作出贡献。 罗山南少林拳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意义,也是海丰“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值得弘扬,继往开来,发扬光大。(郭贤露、王培鑫、郭锦明、王捷初、王捷坚、王捷生、郭兴城、郭永长提供部分资料及彩照)  (蔡惠進搜集)

【蔡莫派】:(“三脚虎拳”): 一代神拳刘娘祉,字輩“仕”名忠(1897 ~1973),诨号“三脚虎”,广东陆丰甲子镇人。自小醉心武学,喜看戏,尤喜武侠义士,由此养成尚武的性格和侠义胸怀。早年拜海陆丰名师李佑(食齊佑)、朱錦(斧头錦)、林义(林铁牛)、翁文榜、肖庭广、蔡来等为师,后又承练蔡家拳和莫家拳,并四处寻师访友,拜师学艺,每到之处有武名者无不诚心求教,不数年已练成一身高深武功,二十岁时即在潮州设馆课徒,以教寓学,并暗中找寻名师,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刘仕忠本拟设馆授徒,安居乐业,奈何在一次接受踢馆挑战中,错手打伤挑战者,不得已浪迹江湖,到处为家。         

在这次浪迹江湖中巧遇江西省武林奇人张文永,让他脱胎换骨,学到少林武技的精髓,且对武功有更深的认识,也为他日后创出“蔡莫派”武功奠下了扎实的基础。张文永原为一名秀才,年青时为报强盗杀父之仇,弃文习武,成复仇后,不问世事,行医济世。张文永不但武功精绝,更兼通天文地理,他经常在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赠医赠药。刘仕忠年近32岁时正式拜张文永为师,学艺数年尽得高深精绝的武技真传。之后张文永也再次云游四方,刘仕忠回到祖家甲子镇,把所学到的武技,弃芜存菁,融汇贯通,集南派少林之洪、刘、蔡、 李、莫五大派,以及朱、范、钟、太极、六合等精华,创出技法独持,别具风格的一个崭新(蔡莫派)拳种,成为—代创派宗师。

蔡莫派拳术有它别于其它拳种的奥妙之处。蔡莫派拳术一拳一脚均着眼于实战,不练与搏击无关的花招,对身体各部姿势的要求非常严格,出手时肘不出尽,肘部必须稍屈,留有一定的回旋变化余地,既可感觉到对方的力度变化,又不必回手即加予反击。蔡莫派拳术擅于搏击,交手时虚实兼用,巧狠并行,出手快捷有劲,马步稳而不滞,桥手坚硬,节节贯穿,筋肌富有弹性。攻中寓守,连消带打,在攻守中利用砸、弹、顿、冲等手法,突然发力或施放暗劲,使劲穿透对方的五脏六腑及筋骨关节,势沉力猛,中者如受电击雷轰,加上手法严密紧凑,快速连贯,拳不空发,手不空回,出手不冲即砸,不托即劈,不封即扣,不搂即缠,务必使对手欲退不能,欲弃不得,手脚被封,身形被困,陷入挨打局面。

其法度有:吞、吐、浮、沉、刚、柔、阴、阳。手法:提、圈、梳、托、冚、捆、插、标、黏、压、带、送、滚、 刮、拨、擒、漏等;掌法:招阳、风车、阴阳、六合、奔雷等。脚法:撑鸡、勾踩、虎尾、提弹、横直撑、连环铰剪、鸳鸯盘螺、鲤鱼摆尾;腿法:撩阴、穿心、扫堂、阴阳锁子腿等。步法:蛇行鼠步、跳涧、梅花、磨心、羊尾、迷踪步等。马法:头门、二门、三角、四平、斜战、铁钳马等。 力度:回力、螺丝力、跟力、卸力、借力与食力等。其中以“食力”最为精巧奥妙。拳术套路分为初级:车轮手、车斩滚、车打、车轮标指、内车手、软车手、车鞭手;中级:插、打、猴打、四尖、六尖、七步反、斜身战马、半步头、罗汉拳;高级:虎鹰双形、调劲手、风雷手、鞭桥、老虎伸腰、花迷手。器械方面,蔡莫派最饮誉武林的是它的棍法,它包括有三家少林名棍在内,即阴阳弹箭棍(十多套棍法在内)、青龙棍、半斜月棍。 其它享有盛誉的有“六合双锏”、“六合刀”、“双头櫈”等。 由于蔡莫派吸收了多家南少林拳法之长,兼收并蓄,具有内外俱练的统一性,再经过长期的实战磨砺,发展成独具风格的一个优秀南少林拳种。 

相传刘仕忠在民国时期曾参加抗日游击队,在潮汕海陆丰一带打击日寇。一次劫狱营救战友的战斗中,左掌被炸药炸断,愈后经刻苦锻炼,左手有如杵槌一样,具有惊人的杀伤力。他平常只以右臂应敌,如遇高手,则突发左臂,锐利如锥,力发千斤,应者辄倒,名闻于惠、潮、梅三州,称“三脚虎”。1973年仙逝,终年77岁。

续后其子刘远成,成为蔡莫派拳第二代掌门人。刘远成幼承庭训,年未及冠即习入门功夫,天性聪敏,过目不忘,又能刻苦勤练,十多岁就协助其父之教务,教学兼长,随其父走遍潮汕、海陆丰、惠州各地,其父见其风雨不辍,朝夕钻研,遂将本门高深功法悉心教导。刘远成的一手蔡莫拳术,尽得其父真传,已臻化境,尤擅棍法,曾以一手“阴阳弹箭棍”折服不少拳师,而其最擅长的“近身攻防功夫”是武林一绝。五十年代刘远成师父南来香江,发扬蔡莫派拳术,在港创立“蔡莫派国术总会”任武术总教练,公开授徒,在香港致力发扬推广,经数十年的辛勤传播,桃李满门。 1999年在香港仙逝,享年70岁。徒弟有刘标、向华民、江旺、吕堂、陈训典及誉满中外武打明星向华强等。

刘标(蔡莫拳传承人):海丰县人,自幼喜欢武术,在乡间时学得一招半式,其后来到香港,1966年机缘下得遇蔡莫派宗师刘仕忠的徒弟黄岱,实时拜师习武。 黄岱仙逝后,蒙刘仕忠宗师儿子刘远成纳为门下,专心致志追随师父学习蔡莫派功夫。其后,刘标在1977年正式在香港开设刘标武馆,担任主教练,1978年在台湾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锦标赛”获得亚军。 1998年出版《南少林蔡莫拳》。

自刘仕忠带其胞弟(二弟刘娘堂、三弟刘娘昇)创派以来,威名远播,盛行于潮汕、海陆丰、东江流域、香港及东南亚各地,人材辈出。传人有刘远成(子)、刘远德(子)、刘铁沛(孙)、刘至杰(孙)、刘许金、刘尔曼(曾孙)、刘俊曼(曾孙)、刘寅昌、陈刘贵松、陈刘赞波、李月丰(嗣子)、李昌、张李东、张李廉、张少雄、刘俊庭、肖明、李振清、李普、刘清河、刘潜、刘然、李金、李成臻、李学耀、张国和、林尤开亮、林尤大进、林朝龙、林海乐、刘济忠、刘荣灿、张群、林钟锦、刘标、陈林隆利、黄岱、陈妈离、陈述升(号娘昌,陈妈离之子)、陈显焦、张合、黄土(永辉)、吴笑、张造、方梅、曾乙然、曾荣初、曾随、曾庆丰、曾昭坚、黄成辉、黄妈汉、吴看、吴萃论、曾苑、何可乐、何可院、何秀虞、周荣卫、李芬、刘检、黄娘亮、蔡坤、蔡德、蔡茂、陈填、陈德茂、吴树、黎颂、黄条、何娘花、刘万锦、刘亚彩、黄锡纪、陈世概(称大脚六)、陈伟波、郑光灼(妹胄)、邝佛灶、邝炳华、周木金、麦奕嬷、林妈权、林妈护、余德容、余坤尧、余东腾、傅妈暖、吴辉、吕堂温江、著名文武生陈宝寿和溜旦等。

刘仕忠曾在陆丰潭西镇会城村及海丰捷胜等武馆授徒教拳,在潭西会城村的传人有:林妈权、林妈护 、林碧仍、林灯荣、麦其奕、卢文石、林达群、施献琛、庄文钯、林木顺、陈淑龙、邱传存、林俊亮、林少波、林忠存、陈炳文、王清隆、林裕倍、陈炳坑、林武界、林武展、郑汉裕、麦良锃、林砰、林水壆、彭木枝、林三哉、林坚寿、陈淑滚、陈长明、张炳创、黄轼、王宽、陈泽霖、李培灿、庄添营、庄锡南等。(刘标先生、林达群先生、刘寅昌先生、吴萃论、陈刘赞波先生提供部分資料)         (蔡惠进 搜集)

林达群(蔡莫派承传人):1945年出生,系陆丰市潭西镇会城村人。自幼喜爱习武,12岁时就开始跟随当时担任会城村舞狮队武术教练的伯父林妈权学习蔡莫派基本功,1962年其伯父林妈权因病逝世,那时,壮年的林达群对武术更加喜爱,为修练高深拳术套路,决定拜伯父之师傅(蔡莫派創拳人刘仕忠“三脚虎”)为师。承蒙刘仕忠精心调教,同时也得到了医术方面的跌打伤科和奇难杂症等真传。

1965年林达群开始授徒,传衍蔡莫派拳艺,他对徒弟以兄弟相称,拉近师徒之间的感情距离,深得徒弟们的尊敬和爱戴。1979年起被会城村《同和馆》舞狮队聘请为主教练,传授武术及狮艺。1984年林达群往深圳经济特区从商定居,经商期间拳不离手,虽已花甲之年,仍坚持天天练武。他并以武会友,現为深圳市武术协会武术研究会副会长。2003年12月参加了在深圳市举办的传统武术比赛,荣获南拳老年队赛第二名,2011年10月带领徒弟们往香港参加国际蔡莫派国术总会成立,即场表演了“青龙棍术”,得到国内外武术界的赞赏。林达群为弘扬蔡莫派拳术技艺而勤奋一生,现桃李满园,名传千里。(王清隆生先 提供资料)

                                                                

【青塘拳】:位于螺河中游的陆丰青塘村(古老村落),人口众多,村民酷爱武术。青塘黄氏始祖原是明朝碣石卫军官,后调任大安屯军总旗,随着屯田制的弱化及消亡,弃甲归田,开基青塘。然而学拳练武的习惯不改,以致今日,武术成了青塘传统文化之一。据传,康熙年间,清朝政府大破少林寺,有七位大师死里逃生,流落民间。其中一位大师得知青塘黄氏家族是明军后裔,族人平时喜欢耍棍习拳,逢年过节必有舞狮欢庆的习惯,便藏身青塘,传授南少林武艺。首批徒弟为黄宗仪、黄开封、黄开茂、黄子强等叔侄,得到大师的传授、点拨,功夫日益长进。开封、开茂兄弟还接连考中武秀才。

黄子强(族人称二公、外人称黄骞),武艺更是出类拔萃。他跟随大师学习南少林拳、又学习峨嵋拳,创出技法独特的“前伸后拱”招式,人称“青塘拳”。其拳运动幅度大,上中下动作快速勇猛,手法严密紧凑,常以左腿出击最为凶猛。出于谋生的需要,黄子强还出外设馆教拳。青塘拳传人:黄君炼(又号君愿或君县,被碣石卫千总授予两县无敌称号)。黄栋梁(又称仲阳),内外兼修,一整套青塘拳术,运用得挥洒自如,年纪大了,还能一拳打穿田壆,吓跑寻恤滋事狂徒。

青塘武术主要包括舞狮、拳术、棍术,徒手对打(盘拳),持棍对打(盘棍),持刀对打(盘刀),铁尺、藤牌对抗以及飙(穿越)火圈、飙(穿越)刀圈等杂技表演。以青头白额“盖子狮”为主,也有猪乸狮,龙狮。祖传拳术套路很多,经常用来强身健体的有廿几套,如:头门、二门坠、三门卷(又称猴子饮水)、四门踢脚;中尖、二门反、三门搭、搬拦捶、磨砻拳,竹筒倒水、武松脱锁、雪花盖顶、鲤鱼翻肚,毒蛇拦路,老鼠偷油,乌鸦展翅,观音坐莲,四门穿手,童子拜观音等;著名棍术:有大揽,千斤秤,中拦槌,遛仔槌,毒蛇拦路等等。

青塘历代拳师有:黄宗仪、黄开封(武秀才)、黄开茂(武秀才)、黄贵平(武秀才)、黄子强、黄世芳、黄世端、黄世汉(武秀才)、黄仁创(武秀才)、黄君炼、黄昌林、黄栋梁(又名仲阳)、黄迎生、黄元贞、黄义参(武秀才)、黄义森(武秀才)、黄盛安、黄鉴平、黄盛相,黄钓钩,黄盛志,黄水泉,黄盛钦,黄礼辉(武秀才)、黄荣富、黄智金、黄荣钦(别名老虎伯)、黄荣庭、黄荣仁(外号七虾)、黄荣攀、黄荣询、黄华忠、黄耀鸿、黄水真、黄真连、黄信庵、黄华升、黄万奖、黄万和、黄载钱等。外姓传人有:陈公坐璧、陈乐盛、陈光泽、陈金泉、陈戊已、陈世正、吴丰淦、吴招钳、张娘鑫、朱云保等等。      

青塘子弟习武的风气不断,代代相传。见于族谱或口传的拳师有几十人,其中武秀才8人。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曾开设七个狮馆:如永兴馆、永和馆、礼和馆、吕和馆、顺兴馆、和顺馆等。馆联曰:“学成武艺安邦国,练就功夫可立身。”学习武术与保家卫国联系在一起。

【逛花门拳】:逛花门创拳人:戴围(1904—1973),字宗坤、武术界称围师、医药界号戴运鹏。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于广东省陆丰碣石镇,他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伤科名医。他的门派是南粤武术界中的一朵奇葩,

戴围天性聪慧,自幼受祖传悬壶济世以及尚武家风影响,对武术特别痴迷,青少年时便巧遇南少林名师张膏糖,得授南少林棍法精髓真传,后又拜江西名师陈添光为师,习练李家教、朱家教拳法,甚得陈添光之重视而倾囊传授。尔后又遇李小环第八代传人以武交流得其拳法、棍法之精华。至此他已是颇具名气的民间医药武术名师,他深知武学之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不断追求及交流才能达至更高修为境界,遂教研同进,寻求新的突破。是年于金厢开馆教狮授徒期间,偶然机会识得金厢大宫大帝庙一老僧(老僧乃因故出家避世特嘱不可泄其俗名),交往中得知老师傅乃武师出身,系洪门隐世高手,遂拜为师。至此在武学之修为上更臻高度。几经整合,汇各家之长,集创“逛花门” 拳。

逛花门拳分上中下三盘,侧重实打,短打跌法。主要有抄手、抄腿、肘击、肩靠、股插等,另有注重虚势、过势、着力、逼门。套路有阳刚、阴柔和刚柔并济;各路分别有:单逛花、双逛花、穿手逛花、揉桩挂打、揉桩镖手、散手、虾尾跌手、风吹杨柳、三步突、连环砍打、头擂手、二擂手、三擂手、头门、赤手、猴抱手、飞凤手、四门跃扇手、虎爪擒拿等等。器械类首推南少林一脉正宗十八路反桩棍、赤脚桩、头门下缴、吊脚甩、阴阳刁啄、双路揽肩、牛尾甩、流穿剥扣等等。逛花门拳其中部分套路与三脚虎拳有雷同之处,同属南少林拳系。

他崇尚武德,收教徒弟时首重其人性品德,暴戾奸邪之类决难入门;推尚“习武德为先”,严禁徒弟恃强凌弱,坚持以德服人,徒弟一言一行都须做到心德、口德俱修。至今门徒已遍布各地。传人中长子戴祖添、二子戴木林、三子戴木宝均自小承习武学医道,颇得真传;孙辈亦传承绵延不断。门徒有:李王靛,郑妈亮,吴塔,李娘楚、黄民,黄华、郑福,周三妹,廖火金、杨孝,陈瑞昌,吴娘青,刘王琮,刘妈服,李嚷,孙瑞,黄玉深,黄子聪,林爱,黄荣,孙蔺,孙燕、吴朝宝、蔡佛看、蔡坤城、陈皆等等。他历主摒除门派之阂,能者为师。本门以德为本,用医辅艺;深得武林同道之赞誉,大受仁人志士之敬爱。至今已桃李满园,硕果累累。声名远播海陆至潮。逛花门之师门对联为:“心雄胆壮能卫己、眼精手快可敌人,横批:勤学苦练”。(戴维提供资料)  (蔡惠进搜集)

【圆山拳】:“圆山拳”以海丰县圆山乡拳师陈川、陈向攀为代表,其特点和风格以硬马桩步、手脚灵活、技击快速见称,手法有献爪、猴仔洗面等。据传“圆山拳”其中一种武术套路属“地功门拳”,有“少林地上飞龙”之美称,是女子所创,由福建少林寺对面的白莲庵尼姑传授给陈姓人家(陈鸿鼎、陈鸿悦堂兄弟)。后经圆山陈鸿鼎前辈多年总结补充,发展到18个套路;奔、扑、滚、翻、撑、仰、蹬、卧、闪、窜、抖、跳的格斗动作,分上、中、下三盘,其中以下盘为绝招,它既有独特的地趟动作和丰富多彩的腿上功夫,又有南拳的手法特点,也是北腿的腿法风貌;刚柔相济,灵活多变,上下飞腾,独具一格,圆山拳法(俗称32个字套路)有: “近功短打、避实击虚、动作猛疾、功守兼备、转肩灵活、见步就势、进退吞吐、刚柔相济” 。圆山拳其中部分套路与笏口拳有雷同之处,同属南少林拳系。其中传人有陈火宗、陈生(50年代陈火宗、陈生在香港创立“圆山国术总会”)、陈锭、陈妙、陈谋、陈代、陈水、陈佛传、陈丁泉、陈孝、陈建儒、陈来光、陈训典、陈训杰、陈清吉等等。

【道山叶添拳】:叶添,清末海丰县人(附城镇道山乡出祖移居联安镇联田墩头村),早年拜罗浮山广进禅师(至善禅师之高徒)为师,习练少林龙形拳,亦练峨嵋拳等。其后叶添结合多种武术创出别具风格拳种,人们把他传授的拳术称为“添师拳”。拳术招数是硬马吞吐、半蹲架、花拳。主要有:三步拳、撩打、站打、脱打、吊打(摸虾仔)、长龙、摘茶、爬船打、硬潘打、软潘打、抱打、雪架、落地拔竹、倒头门、二门像、倒跳二门、倒插金钗等二十多条套路。

1927年(农民革命时期),为弘扬添师拳术及参加革命活动,由海丰县道山地下共産党员叶木露(叶庆宣)、叶水明等人组织“道山乡同志馆”,叶木露为馆长,叶水明为农会长,馆址设在道山乡四房公厅(以设舞狮馆为名,做地下革命活动),进行习武出狮。促进了叶添拳术发展,造就了本乡好多名师,如承传人有:叶营(应胜,外号老四营)、叶层、叶耀(展卿)、叶礼准、叶怀(叶锐基)、叶集两、叶展济、叶宣辉、叶乃贵、叶随(睿山,外号老四随)、叶火土(本如)、叶连(庆连)、叶乃明(庆珠)、叶木东,叶树营、叶柱、叶辅跃、叶汉、叶顶、叶梓存、叶创造等,均有外出傅授拳术,收

授徒弟数千人,遍布海陆丰,惠东等县区。现还有叶亮、叶流(本流)、叶粒(永明)、叶锦招、叶光富、叶镇绿、叶辑、叶庆呈等等。

多年來“叶添拳术”流传到海陆丰各地,如红草镇的南汾叶、十三乡的头寮曾、梅陇镇的谢厝乡、鹅埠镇的蛟湖叶等乡村。外姓名师有:黄永鑫、黄经秀、林样、钟元雄、罗标(潮州九)、许祥进、杨其昌、黄国义等。添师拳在东南亚及澳港地区影响也很大;以前有香港“叶树营健身学院(武馆)”、香港“叶柱健身学院”、香港“叶辅跃健身学院”、香港“黄氏健身学院”( 黄经秀任总教练)、香港“林样健身学院”、香港“锺元雄健身学院”,現有“马来西亚威勇龙狮团”、香港“南少林添师国术会” 等,设院传播叶添拳术。

杨其昌(添师拳传承人之一):海丰县人,12岁起从师黄永鑫之高徒黄经秀、林样、钟元雄、罗标等练习“添师拳” (海丰梅陇南山罗标授棍术)。杨其昌从师多人,集众师拳艺为一体,拳法有:走步、三节、三步推、四门、撩打、赶打、吊打、拳排、龙肩、老虎背猪、观音坐莲等;棍法有:南山臼、贴地棍、四门棍、排闸、倒插金钗、雪花盖顶等。1962年杨其昌定居香港,2000年杨其昌同黄国义创立香港“南少林添师国术会”任国术总教练,兼任香港“广东汕尾市瑞麟金狮文化国术总会”国术教练。

【大成拳】:大成拳——中华武苑中的奇葩,其宗师是我国当代著名武林星魁王芗斋先生。大成拳以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为宗旨。本拳之所注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的修炼。是集各家之大成,融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少林拳、西洋拳击、气功等精华为一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有养生、技击、功力按摩三大组成部分。其锻炼步骤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七妙法门”。基本特点:内外兼修,神形俱备,强身健体,疗效神速,技击性强,有感皆应,没有套路,不尚形式,内劲雄厚,力在自然。

大成拳在汕尾市海陆丰较早的传人:陈古,广东海丰人,中药师,系中原大成拳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自幼习武,跟钟汉集学练北派罗汉拳,亦跟马世崇学练武当自然门《四方十字轻化拳》,后随中原大成拳技击家、养生家李照山系统修练大成拳法。深得大成拳养生、功力按摩、健身及

技击等秘法。在精武杂志发表了《大成拳圈锤攻法》、《大成拳健舞之我谈》等文章。2000年再跟中国循经太级拳之父、中国丹道武学泰斗、中国文人翰墨大师李兆生先生修炼传统的修真文化、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武当太乙铁松别派功法。学无止境,一生追求传统修真文化及武学、医道,修持自元,完善自我。其个人简介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编入《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现任汕尾市海丰县医药行业协会会长。

【侠拳】:侠家拳属流派之一,相传为李胡子从四川峨眉山传入广州、因李胡子号称“大侠”故名。侠拳的特色是长桥大马、长劲、直桥为主,速度快而劲猛、身法活而步型高,进退灵便,手法多,快速多变,动作幅度稍大,劲道势猛。手法有定拳、鞭搥、冲锋、挞搥、虎爪、天罡手等为主,马步有弓步、横弓步、虎步、开立步、扭马步、仆步、女字步等。套路方面有小罗汉、虎鹤双斗、大罗汉等。李胡子(又名金钩禅师)从四川云游至广东,在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挂单,把侠家拳传给王隐林(王飞龙)。侠拳刚烈威猛,长桥大马,大开大合;刚柔相济,长短结合。

 侠拳套路是:十二支桥 、小罗汉 、大罗汉 、虎鹤双斗等。侠拳中的初级拳是十二支桥,这套拳以四种基本拳法组成,每种拳法分三个动作。练习要求要以内劲慢慢行拳,一方面练习拳法的准确性;一方面以意运气,当作易经筋一般练习内劲之用。小罗汉拳动作简单,但活动范围大,拳法刚烈,套路以抛拳、冲拳抛拳的连贯性为主。虎鹤双斗是中级拳,以练虎爪、鹤顶等手法为主,重以形的锻炼。大罗汉是高级拳。以练身法躲闪的过程中,连消带打、不招不架的实战功夫。

侠家器械有:单刀、左把枪、九点十三枪响棍等。侠家棍枪:以左手为前锋手,又称“左把侠家枪”。枪法有弹、挡、格、遮等。在动作中以棍法多于枪法。枪法只在重点发力动作之后的连接间使用,以补棍法之不足。侠家器械套路工整、流畅、发力清脆,是兼顾表演和技击优点的好套路。

侠拳承传人,黎小聪(海丰县关后村人)、吕宇遵(海丰鹿境人)等,跟侠拳第五代掌门人邓镇江系统的学习了侠拳、洪拳及各家南派拳,得其真传,成为侠拳第六代传人。1984年被聘为南粤武术学校教练 ,1986年开始在海丰传授侠家拳,深得广大武术爱好者喜爱,1991年领取武术教练员资格证书,1994年参加全国"黄山杯"中华武术比赛荣获三等奖。2010年黎小聪被海丰县城东顺兴狮馆聘为馆长兼总教练;吕宇遵1988年3月1日参加广州市散打比赛得55公什级冠军,1988年8月23日参加深圳市南头区55公斤级冠军,1990年12月10日毕业,擅长侠拳、洪拳、 刀、 枪、 棍、(二节棍、 三节棍)及内外软硬气功等。

                       以上部份资料摘自《海陆奇葩》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版权所有:汕尾市武术协会 | 粤ICP备14048342号-1
地址:广东省汕尾市全民健身广场办公楼二楼 联系电话:0660-3297229 传真:0660-3388912
Copyright © 2018-2023 [www.swwsxh.org] All Rights Reserved